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研究领域,网络伦理学研究广受关注。《网络伦理学研究》通过全面分析网络技术、网络社会、人、现实社会、社会伦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阐发了作者对网络伦理的哲学思考,梳理了网络空间存在的技术实践主体的失范现象,探索了解决相关难题的方法,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网络时代伦理关系,促进网络技术健康发展。《网络伦理学研究》可供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络媒体工作者、行业管理者,以及高校师生和公众阅读参考。
宋吉鑫男,教授,200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以来,在沈阳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哲学、网络技术伦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兼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编丛书一套,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社会科学辑刊》,《科技管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总序(陈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建构网络伦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的提出
三、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四、网络伦理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网络技术的价值解读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
一、网络技术引发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二、伦理滞后于技术的社会危害及风险规避
第二节 社会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建构
一、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思考
二、网络技术价值的三维伦理建构
第三节 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信息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生态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受技术的制约
第三章 网络伦理的本体性界定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发生
一、网络伦理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伦理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本质
一、网络伦理本质的载体
二、网络主体的伦理需要
三、网络伦理的内核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特征
一、网络伦理的开放性
二、网络伦理的民族性和普适性
三、网络伦理的主体自律性
第四章 网络伦理的困境及追问
第一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表征
一、异质性:网络伦理困境的一般表征
二、广泛性:网络伦理困境的具体表征
第二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追问
一、网络伦理困境的物质性追问
二、网络伦理困境的观念性追问
三、网络伦理困境的制度性追问
第五章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释义
第一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伦理:网络伦理规约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美德论:网络主体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
三、公益论:网络主体行为选择的主导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约调整的伦理关系
一、“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中人与网络技术的关系
三、“网络社会”中的“虚拟人”与现实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四、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差异
第三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普适性
一、网络技术决定的普适
二、网络伦理规约构建原则决定的普适
三、网络伦理规约内容决定的普适
第六章 网络伦理的社会协同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制度协同
一、网络技术控制的要义
二、制度安排是网络技术建构的主旨
三、网络制度安排的具体设计
第二节 网络伦理构建的法律协同
一、法律协同之必然趋势探源
二、法律协同之效用考量
三、网络伦理的法律协同体系建构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管理协同
一、管理的主体
二、管理协同的科学方法
三、伦理管理是管理协同的基本要义
四、管理协同需要加强对网民进行教育
第四节 建构网络伦理“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网络伦理实证研究
第一节 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研究
一、新形势下网络伦理中的低俗化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二、网络低俗化问题产生原因
三、抵制网络低俗化的对策
第二节 政府部门应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对策研究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现状
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
四、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五、政府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 网络伦理研究展望
第一节 物联网伦理研究
第二节 网络药品信息服务伦理反思
第三节 网络民主政治的伦理影响
结束语
后记
网络伦理学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