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buf 协议语法
- message: Protobuf中定义一个数据结构需要用到关键字message,这一点和Java的class,Go语言中的struct类似。
- 标识号: 在消息的定义中,每个字段等号后面都有唯一的标识号,用于在反序列化过程中识别各个字段的,一旦开始使用就不能改变。标识号从整数1开始,依次递增,每次增加1,标识号的范围为1~(2^99)-1,其中[19000-19999]为Protobuf协议预留字段,开发者不建议使用该范围的标识号;一旦使用,在编译时Protoc编译器会报出警告。
- 字段规则: 字段规则有三种:
- 1、required:该规则规定,消息体中该字段的值是必须要设置的。
- 2、optional:消息体中该规则的字段的值可以存在,也可以为空,optional的字段可以根据defalut设置默认值。
- repeated:消息体中该规则字段可以存在多个(包括0个),该规则对应java的数组或者go语言的slice。
- 数据类型: 常见的数据类型与protoc协议中的数据类型映射如下:
- 枚举类型: proto协议支持使用枚举类型,和正常的编程语言一样,枚举类型可以使用enum关键字定义在.proto文件中:
enum Age{
male=1;
female=2;
}
- 字段默认值: .proto文件支持在进行message定义时设置字段的默认值,可以通过 default 进行设置,如下所示:
message Address {
required sint32 id = 1 [default = 1];
required string name = 2 [default = '北京'];
optional string pinyin = 3 [default = 'beijing'];
required string address = 4;
required bool flag = 5 [default = true];
}
- 导入: 如果需要引用的message是写在别的.proto文件中,可以通过import “xxx.proto”来进行引入:
- 嵌套: message与message之间可以嵌套定义,比如如下形式:
syntax = "proto2";
package example;
message Person {
required string Name = 1;
required int32 Age = 2;
required string From = 3;
optional Address Addr = 4;
message Address {
required sint32 id = 1;
required string name = 2;
optional string pinyin = 3;
required string address = 4;
}
}
- message更新规则: message定义以后如果需要进行修改,为了保证之前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能够兼容新的message,message的修改需要满足以下规则:
- 不可以修改已存在域中的标识号。
- 所有新增添的域必须是 optional 或者 repeated。
- 非required域可以被删除。但是这些被删除域的标识号不可以再次被使用。
- 非required域可以被转化,转化时可能发生扩展或者截断,此时标识号和名称都是不变的。
- sint32和sint64是相互兼容的。
- fixed32兼容sfixed32。 fixed64兼容sfixed64。
- optional兼容repeated。发送端发送repeated域,用户使用optional域读取,将会读取repeated域的最后一个元素。
Protobuf 序列化后所生成的二进制消息非常紧凑,这得益于 Protobuf 采用的非常巧妙的 Encoding 方法。接下来看一看Protobuf协议是如何实现高效编码的。
Protobuf序列化原理
之前已经做过描述,Protobuf的message中有很多字段,每个字段的格式为: 修饰符 字段类型 字段名 = 域号;
Varint
Varint是一种紧凑的表示数字的方法。它用一个或多个字节来表示一个数字,值越小的数字使用越少的字节数。这能减少用来表示数字的字节数。
Varint中的每个byte的最高位bit有特殊的含义,如果该位为1,表示后续的byte也是该数字的一部分,如果该位为0,则结束。其他的7个bit都用来表示数字。因此小于128的数字都可以用一个byte表示。大于128的数字,比如300,会用两个字节来表示:1010 1100 0000 0010。下图演示了 Google Protocol Buffer 如何解析两个bytes。注意到最终计算前将两个byte的位置相互交换过一次,这是因为 Google Protocol Buffer 字节序采用little-endian的方式。
在序列化时,Protobuf按照TLV的格式序列化每一个字段,T即Tag,也叫Key;V是该字段对应的值value;L是Value的长度,如果一个字段是整形,这个L部分会省略。
序列化后的Value是按原样保存到字符串或者文件中,Key按照一定的转换条件保存起来,序列化后的结果就是 KeyValueKeyValue…依次类推的样式,示意图如下所示:
采用这种Key-Pair结构无需使用分隔符来分割不同的Field。对于可选的Field,如果消息中不存在该field,那么在最终的Message Buffer中就没有该field,这些特性都有助于节约消息本身的大小。比如,我们有消息order1:
Order.id = 10;
Order.desc = "bill";
则最终的 Message Buffer 中有两个Key-Value对,一个对应消息中的id;另一个对应desc。Key用来标识具体的field,在解包的时候,Protocol Buffer根据Key就可以知道相应的Value应该对应于消息中的哪一个field。
Key 的定义如下:
(field_number << 3) | wire_type
可以看到 Key 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field_number,比如消息lm.helloworld中field id 的field_number为1。第二部分为wire_type。表示 Value的传输类型。而wire_type有以下几种类型: